粘度与黏度在硅油中的区别
目前市场上用量比较大的几种硅油包括:甲基硅油,乙烯基硅油,含氢硅油,端羟基硅油,氨基硅油,硅油乳液,水溶性硅油等,通常都有一个技术指标-粘度,但有时又会用黏度来表示,那么粘度与黏度在硅油中有没有区别呢?下面来看看:
硅油中的粘度和黏度其实是指同一个物理性质,只是在不同场合或不同学科背景下,可能使用了不同的术语。
在化学、物理和工程领域,粘度和黏度常常被交替使用,它们都是用来描述流体(如硅油)在受到外力作用时,内部抵抗流动的阻力大小,或者流体分子间的内摩擦力。
具体来说,硅油的粘度(或黏度)是指硅油在流动时,其内部各层之间因相对运动而产生的内摩擦力的大小。这种内摩擦力的大小决定了硅油流动的难易程度,粘度越大,硅油流动越困难,反之则越容易。
在测量硅油的粘度时,通常使用粘度计等专用设备进行,得到的粘度值可以反映硅油在特定条件下的流动性能。不同的硅油产品,其粘度可能会有所不同,这主要取决于硅油分子的大小、形状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等因素。
总的来说,粘度和黏度在硅油中并无本质区别,都是用来描述硅油流动性能的物理量。在实际应用中,可以根据具体的学科背景和习惯选择使用哪个术语,但需要注意保持概念的一致性。
以下是有机硅产品常用词汇解释:
1、粘合(adhesion):又称附着力, 两个表面依靠化学力、物理力或两者兼有的力使之结合在一起的状态。同义词:粘附。
2、内聚(cohesion):又称内聚力, 单一物质内部各粒子靠主价力、次价力结合在一起的状态。
3、机械粘合(mechanical adhesion):两个表面通过胶粘剂的咬合作用而产生的结合。同义词:机械粘附。
4、粘附破坏(adhesive failure):胶粘剂和被粘物界处发生的目视可见的破坏现象。
5、内聚破坏(cohesive failure):胶粘剂或被粘物中发生的目视可见的破坏现象。
6、相容性(compatibility):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时具有相互亲和的能力。
7、胶粘剂(adhesive):通过粘合作用,能使被粘物结合在一起的物质。
8、被粘物(adherend):准备胶接的物体或胶接后胶层两边的物体。
9、基材(substrate):用于在表面涂布胶粘剂的材料。注:这是比“被粘物”更广义的术语。在印刷中, 也称承印物。
10、湿润(wetting):液体对固体的亲和性。两者间的接触角越小,固体表面就越容易被液体湿润。同义词:润湿
11、干燥(dry):通过蒸发、吸收,使溶剂或分散介质减少,以改变被粘物上胶粘剂物理状态的过程。
12、胶接(bond):用胶粘剂将被粘物表面连接在一起。同义词:粘接
13、固化(cure):胶粘剂通过化学反应(聚合、交联等)获得并提高胶接强度等性能的过程。
14、硬化(setting set):胶粘剂通过化学反应或物理作用(如聚合反应、氧化反应、凝胶化作用、水合作用、冷却、挥发性组分的蒸发等),获得并提高胶接强度、内聚强度等性能的过程。
15、胶层(adhesive layer):胶接件中的胶粘剂层。
16、交联(crosslinking;crosslink):在分子间形成化学键,并产生一个三维空间网络结构的过程。
17、分层(delamination):在层压制品中,由胶粘剂、被粘物或它们的界面破坏所引起的层间分离现象。
18、溢胶(squeeze-out):对装配件加压后,从胶层中挤出的胶粘剂。
19、粘连(blocking):材料之间出现的一种不希望有的粘合现象
20、干粘性(dry tack aggressive tack):某些胶粘剂(特别是非硫化的橡胶型胶粘剂)的一种特性。当胶粘剂中挥发性的组分蒸发至一室程度,在手感似乎是干的情况下,本身接触就会相互粘合。
21、胶瘤(fillet):填充在两被粘物交角处的那部分胶粘剂(如蜂窝夹芯与面材胶接时,夹芯端部所形成的胶粘剂圆角)。
22、固化度(degree of cure) :胶粘剂固化时所表征的化学反应程度。
23、老化(ageing):胶接件的性能随时间变化的现象。
24、黏性(tack):胶粘剂与被粘物接触后稍施压力立即形成相当胶接强度的性质。
硅油之家值得信赖的生产销售服务平台